一线城市人口罕见负增长:当生存环境足够恶劣,动物就会开始迁徙-当前简讯

罗sir职话   2023-05-24 16:23:22

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。”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是达尔文物种进化论告诉我们最简单的道理:当生存环境足够恶劣的时候,动物就会停止繁衍,并开始迁徙。

一叶知秋,从人口在一座城市中的变化,我们便能够窥见宏观环境的竞争激烈程度,以及这种环境对人去留的影响。

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,国内一线城市首次出现集体性的人口减少。不仅北京上海人口在2022年分别减少4.3万和13.54万,连深圳这样号称“欲望之都”的城市也出现了人口减少,2021年深圳全市常住人口为1768.16万人,到了2022年,这个数字变成了1766.18万人,这意味着深圳人口减少1.98万人。

北上广深,这四座一线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,一直承载着国内经济火车头的优势地位,也是中国梦的绝佳映射,如今经济陷入增长疲态,这四座城市也最早传递出寒意。

春江水暖鸭先知。一线城市集体人口罕见负增长的背后,一场更大的变局正在悄然发生。

首先,对年轻人来说,一线城市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。

过去我们说一个城市的机会多,多半指的都是一线大城市,这些城市背靠地理资源或政策扶持,拥有更多的产业以及更多元的文化,年轻人在这些城市中追逐梦想,理论上拥有更大的概率“出人头地”。

但随着我们从高速增长时代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,经济增速放缓的疲态,最先受到影响波及的,必然也是一线城市。

随着一线城市生活成本的上涨,机会成本的减少,年轻人也最先感受到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压力。

根据育娲人口研究智库的报告,全国育儿成本最高的就是北京和上海,该报告指出,国内家庭平均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十八岁的成本在50万左右,而北京和上海则是该数字的两倍,在一百万左右。

极高的育儿成本和房价,过去相对应的都是一线城市更高的收入,更多的机会成本,但现在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,当机会和收入增长越来越慢,生活成本却越来越高的时候,“逃离北上广”就不再是一句空落落的口号,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用实际行动来给出答案。

随着年轻人的离去,取而代之的还有幼儿园招生数量的下降。2022年深圳幼儿园招生人数为17.57万人,同比下降8.8%。

2022学年,上海幼儿园招生16.70万人,同比减少6.2%;同期,北京幼儿园招生形势也与上海相仿不容乐观,入园人数同比减少6.1%;天津幼儿园招生数降幅更是达到9.5%。

人口下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,未来全国范围内的幼儿园人数下降,必然会在若干年后,影响小初高,甚至是大学的数量。

“逃离北上广”在过去更多时候被形容为年轻人的一句吐槽,但在今天,更多的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,离开一线城市,并不只是说说而已。

以深圳为例,这是深圳自1979年立市以来,44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。

过去深圳一度被称之为欲望之都、创新之都,是一个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,也是千万富豪占比最高的城市之一,但如果连深圳这样的先行者都面临人口流失的困境,那么对其他二三线城市来说,人口流出则会是一个更大的问题。

上海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,在过去的四十多年时间里,上海虽然也有过人口减少的情况,但像这次这样人口减少十多万,也算是首次人口下滑如此严重。

尽管过去一线城市也曾有过主观控制外来人口以杜绝“大城市病”的现象,但这次的人口下滑,更多的反映出经济的冷暖,而非是主动控制人口的结果。

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,深圳这样的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普通青年追求梦想的地方,一个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,深圳几乎是最没有地域挂念最国际化的一座都市,但就连这样的城市,也出现了首次人口负增长。

而广州由于数据还没有出来,但考虑到2021年广州新增人口仅7万,今年不出意外大概率人口也是负增长。

换言之,“北上广深”国内四座一线城市,这次集体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。

从宏观角度来看,这四座城市代表了国内经济的天花板,不管是在税收、还是在产业占比和人均GDP上,这四座城市都可媲美发达经济体,如今都出现了人口负增长,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现实:那就是宏观经济的增长空间,已经触顶。

虽然我们还看到很多二线城市的人口还在增长,例如长沙、杭州、成都等等,但这些城市还是缺乏强有力的产业和多元发展的支撑,虽然房价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,但从产业结构和税收人均GDP来看,和一线城市依然有不小的差距。

年轻人退而求其次放弃一线城市来到二线城市,当然不是说二线城市的机会更大,在我看来更大的一个可能性在于,在同等机会减少的情况下,二线城市的生活成本更低,相对来说也更符合年轻人自身的能力,在无法拥有更好的未来之前,这是年轻人“退而求其次”的结果。

一线城市的房价是二线城市的两倍不止,在同样缺乏上升通道的情况下,年轻人在二线城市打拼定居的可能性,自然也就更高于在一线城市打拼却无法定居的可能性。

除此之外,一线城市的饱和不仅仅体现在产业端,服务端同样也承压,这也意味着当你选择留在一线城市,不可避免地你会承担更大的压力,也会更内卷。

在截止今年4月的12个月内,国内新增101.4万名登记在册的网约车司机和53.8万辆网约车。

在多了100万人开网约车的情况下,还少了1550万人坐网约车。

截止去年底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4.37亿人,这个规模较2021年底少了1553万人,这就必然导致内卷,许多一二线城市由于网约车司机增多,竞争压力加大的同时,还推高了车辆月租价格甚至是拉低了网约车单价。

这一现象不仅仅发生在网约车行业,外卖行业也同样面临类似的困境。

当市场陷入饱和,涌入的玩家却越来越多的时候,内卷就必然会发生,在一线城市,由于技术和市场更为成熟,各个行业的饱和自然更早到来,在市场份额饱和的情况下,企业的竞争只能以彼此的市场份额为争夺点,这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。

对于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来说,生活压力自然也就更大。

一线城市的人口流出,则是市场饱和的挤出效应,二线城市承裁了新增人口的份额,未来随着城市虹吸效应的进一步拉大,一二线城市的人口承上启下,更多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必然会持续性流出。

届时,房价、教育、医疗等产业,或许都将随着人口的变化,而迎来一场巨变。

理论上压力的确可以使人进步,但当压力过大的时候,生存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,动物就会开始迁徙,生物本质上追求的依然还是繁衍和永生,一个相对压力又偶有安逸的生活,才是人们最理想的生存环境。

如果大多数人普遍感受到高强度的压力和长时间的加班,那么繁衍和永生,可能都会成为最终放弃的目标,享乐主义届时必然会大行其道,但在这样的长期生活环境下,我们最终可能都会离真正意义上的人,越来越远。

因为人类追求的除了生活本身,还有意义。

end.

作者:罗sir,新青年的职场内参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,乐观的悲观主义者。关注我,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。

最新供应

更多